金磚四國 中國最抗跌【2008/10/31 經濟日報】金磚四國 中國最抗跌2008/10/31 【經濟日報╱記者賴育漣/台北報導】 中國股市今年上半年大跌再先,因此,這波金融風暴來襲,跌幅相對較輕。根據彭博資訊統計,9月以來,金磚四國以俄羅斯股市下跌51.9%最大,印度、巴西的修正幅度也都逾20%,而中國跌幅只有13.5%,由於中國大陸仍有內需及基礎建設等商機,第四季可逢低布局。 中國上證指數去年領先從高點拉回,今年9月18日殺低至1,802點,目前並未破底。9月以來全球金融市場面臨史無前例的金融危機,美、歐主要經濟體因為深陷風暴,預期將需時間調整,但在這波金融危機受傷相對輕微的中國,未來仍是全球經濟的重要支撐。 群益投信表示,中國將在2010年正式加入東協自由貿易區,加計印度、日本等國家,未來東協自由貿易區將成為擁有逾30億人口的全球最大貿易區,展望長期亞洲經濟表現,將在人口條件、內需與基礎建設等市場商機成長下,可望成為全球經濟成長的主要動力來源。 尤其中國召開的第17屆三中全會剛結束,除了提出保持經濟穩定、金融穩定、資本市場穩定的三穩定政策方向之外。根據中國資料顯示,中國目前約有7.3億的農民,目標希望在2020年使農民人均純收入比今年翻一番,2007年中國農民人均純收入為606美元,希望藉此大幅提升農民消費水平。這都代表中國政策方向有意逐漸擴大內需市場來穩定經濟成長表現。 ?豐中華投信認為超跌的市場終將反彈,但在能源、商品及貨幣等經濟變數的高度波動下,仍可能壓抑未來企業盈餘表現,雖然此刻全球股市評價極具投資吸引力,但在各項指標顯示全球經濟確實開始復甦前,建議投資人宜做好資產配置,並以定時定額投資介入為宜。 隨著原物料價格大幅滑落,受惠能源與商品價格上揚的新興市場中,必須審慎的挑選經濟體質較佳者,例如擁有:多元的出口產業、強勁的內需成長、較高的儲蓄率、偏低的政府與私人負債等條件的國家,才能承受原物料回檔帶來的負面影響。 中國股市在房地產泡沫消退、通貨膨脹壓力,與全球經濟成長趨緩等利空衝擊下,今年來跌幅高達60%以上,本益比亦大幅修正至15至16倍之下的相對低檔水平。 ?豐中華投信認為,雖然中國大陸難置身於全球金融風暴之外,但其高額經常帳剩餘與成長超過三成的財政收入,均有助於緩解此一衝擊。另一方面,其推動基礎建設帶動投資,並仍有不少財政刺激工具可以運用,對中國股市後市不悲觀,建議可利用市場波動機會,從第四季開始逢低逐步建立長期投資部位。 .msgcontent .wsharing ul li { text-indent: 0; } 分享 Facebook Plurk YAHOO! .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rr9999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